一场悲剧不仅让父母失去了儿子、妻子失去了丈夫、孩子失去了父亲,也让本该抚慰伤痛的家庭陷入赔偿金分配纠纷。当亲情在法庭对峙,安陆市人民法院赵棚法庭通过“站庭”联动调解机制,妥善化解赔偿款分割纠纷,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拾亲情温暖。
死亡赔偿款分割陷僵局
李某的丈夫孙某因意外不幸离世,留下了135万赔偿款(含一次性工亡补助金、丧葬费、抚恤慰问等)。这笔本应抚慰丧亲之痛的补偿款,却瞬间成为家庭纷争的导火索。悲痛尚未散去,孙某父母将儿媳李某及其未成年孙子诉至法院,双方就赔偿金分配问题产生严重分歧。原本和睦的家庭,一时间剑拔弩张。法庭上,孙某父母既担心儿媳李某独占这笔“用生命换来的钱”,又忧虑留给孙子的份额得不到妥善保管。李某作为配偶,满腹委屈:“孩子还未成年,以后读书、结婚哪样不要钱?我怎么可能独吞?”双方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,亲情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显得格外脆弱。
调解止纷护亲情
法官深知这不仅是一场法律纠纷,更是一次亲情的考验。但双方积怨较深,调解一度陷入僵局。为妥善化解纠纷,避免让当事人在痛失亲人后再失去亲情,承办法官依托“站庭”联动机制,立即邀请2名市人大代表李秀明、甘文平,4名镇人大代表张信、何环、丁合辉、叶清江以及司法所所长涂明孔参与调解。
调解并非一帆风顺,孙家二老与儿媳李某在赔偿款分配上始终存在分歧。面对争执,法官首先从法律层面厘清争议焦点:“死亡赔偿金不是遗产,它是对近亲属的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,应当按共有物分割原则处理。”这番释法为双方明确权利边界,消除法律认知上的偏差。人大代表们随即接过话题,用朴实的话语直击人心:“人走了已经够难受了,活着的人再闹僵,对得起逝者吗?”“钱财终有散尽时,亲情才是永恒的财富,别为了一时利益,让孩子以后在中间难做人啊!”这些话像重锤敲在大家心上。调解员们趁热打铁,引导双方回忆过往的家庭温馨,展望孩子的未来成长。渐渐地,气氛开始缓和。最终,在法官和人大代表们的努力下,双方对赔偿款分配达成一致意见。临走时,孙母紧紧握住李某的手,哽咽道:“以前是我想多了,往后咱们一起把孩子抚养成人。”李某也红了眼眶,连连点头,主动搀扶着老人走出法庭。这场因赔偿金引发的家庭纠纷,最终在“站庭”联动机制调解下,画上了温情的句号。
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,是人大代表家站与法庭“站庭联动”的生动实践,彰显了多元解纷机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强大效能。未来,赵棚法庭将继续加强与家站人大代表沟通联络,充分发挥“站庭”联动优势,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,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司法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