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6岁的朱彦夫被授予“人民楷模”荣誉称号,我被他的事迹深深震撼,读完他用残臂和嘴一字一顿书写的《极限人生》,我的内心澎湃起伏。
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,朱彦夫所在连队为争夺250高地,与敌军血战三天三夜,战友们有的被冻死,有的战死。战争结束后,他是所在连队唯一的幸存者,当增援部队发现他时,他的肠子流出体外,左眼球被击穿,四肢冻成了冰块。经历47次手术、93天的昏迷,他奇迹般地苏醒了。但是,他被截去四肢,没了左眼,只剩下视力0.3的右眼。17岁的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,一度痛苦得想要轻生。但是想到战友的嘱托,也想用这副残躯做点事情,他决定活下来。他坚决放弃优厚待遇回到家乡——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。回到家中,他把自己锁在小屋里,练习吃饭、喝水、装卸假肢,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,他再次站了起来,实现了生活基本自理。
那时,家乡有很多人吃不饱饭,很多老乡常年逃荒在外,他决心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。他义无反顾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办乡村扫盲夜校,义务教乡亲们认字、读书,五年没有停过一天课。1957年,村民们一致推选朱彦夫当选村党支部书记,在任村支书期间,他积极进行棚沟造地、山坡造田、通水架电,在25年的村支书生涯里,朱彦夫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,尽职尽责、辛勤耕耘,他用25年时间带大家把贫瘠的山沟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他做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位志愿军战士最朴实的心愿、一个共产党人最弥足珍贵的初心——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。
将近60岁的时候,他决心完成对战友的承诺——把战士们的故事写下来,激励后人奋斗不息。为了写这本书,他翻烂了四本字典,“在最初只能用嘴写,每写一字,口涎就会顺笔杆而下浸湿稿纸,每天只能写十几个或几十个字,还得反复重描多次才能使人认得清”,七度春秋,七易其稿,他完成了33万字的巨著《极限人生》,这已经超越了很多四肢健全的人!
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成书的呢?他写道“死去战友的临终嘱托催促着我去写;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信念鼓舞着我去写;共产党人的使命召唤着我去写!”在后记中他写道“读者能从中感悟到先烈的不屈,革命战士的凛然正气、伤残者的自强,从而吸取做人的力量,那么我也就不会因空熬时光而羞愧了”。我要向《极限人生》致敬,更要向朱老致敬!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理解了初心与使命,信仰与坚守,拼搏与奋斗的丰富内涵。
“人生本不该有什么极限,因为所有的极限全部跨越以后,生命的能量就定格在最壮美的极限深处了”,朱彦夫在《极限人生》中写道。我想,朱老能克服种种困难,取得这么多的成就,正是因为他有坚定的信仰——人生不设限的信仰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信仰、完成战友嘱托的信仰,朱老的生命因信仰而辉煌。在人生之路上,愿我们能以朱老为榜样,坚守初心信念,在浮华中不迷失,在荆棘中不退缩,让生命,在信仰的枝头绽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