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,真拿不出这么多钱,我能做的都做了,之前说好的赔偿金额怎么又变卦了?”“我一把年纪了,被撞得躺在床上几个月,要点赔偿难道不应该吗?我年纪大了,忘了还有600元医药费没算!”
9月17日,安陆市人民法院李店法庭的调解室内,气氛一度剑拔弩张。年轻的张女士满脸委屈,年近七旬的周奶奶则情绪激动,双方各执一词、互不相让,让这场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调解工作一时之间陷入僵局。
一场意外,“撞”出两家艰辛
数月前,张女士在骑行电动车过程中不慎与周奶奶发生碰撞,造成后者受伤。经交警部门认定,张女士承担此次事故全部责任。事发后,张女士态度诚恳,第一时间将周奶奶送医,并主动垫付全部医药费。张女士本以为事情能就此了结,但周奶奶出院后提出了包括营养费、护理费等共计8000余元的赔偿要求,让本就经济拮据的张女士倍感压力。
“医药费我认,但这个钱我真的拿不出。”张女士薪资本就不高,还要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,生活捉襟见肘。而另一边,周奶奶也倍感委屈:“我腿脚本来就不利索,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,几个月都得让人伺候,难道我的痛苦就不值钱吗?”因赔偿金额争议巨大,多次协商未果后,周奶奶一纸诉状将张女士告上法庭。
“背靠背”倾听,“面对面”交心
“这个案子标的额不大,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一个八旬老人,一个二孩母亲,双方都没有委托代理人、诉讼能力欠缺,且经济也不宽裕,尽量通过调解处理。”在承办法官杨丽看来,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赔偿纠纷,更是两个困难家庭之间的现实碰撞。
“先让她们把心里的苦都倒出来。”杨丽决定先采用“背靠背”调解,耐心倾听双方诉求。她以平辈的身份宽慰了张女士,对其孕育两个孩子的艰辛表示理解,并细致讲解了法定赔偿依据;又以晚辈的身份安抚周奶奶,肯定其维权合理性,也温和提醒部分诉求可能面临的举证难题,引导她理性看待赔偿问题。逐渐地,双方的对立情绪都有所缓和。
然而,进入“面对面”协商时,双方矛盾再次爆发,便出现了开头那激烈争执的一幕。眼看调解再次陷入僵局,杨丽劝解道:“张女士,咱们家里都有老人,如果今天躺在病床上的是咱自己的妈妈,我们是不是也希望对方能多一份补偿?”“周奶奶,您看看张女士一个人带两个娃,生活确实不容易,能不能也多一点体谅?”
“情理法”交融,解开法结更解心结
最终,在杨丽的引导下,双方都选择各退一步。周奶奶主动将赔偿金额减少,张女士也尽力筹措款项,双方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兑付,为这起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走出法庭时,周奶奶和张女士互相点了点头,曾经的剑拔弩张化作了握手言和。
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法律判决虽能明辨是非,却解不了大家的心结。我们办案时,更应该秉持‘如我在诉’的理念,既要体谅每一方当事人的辛苦,更要触动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才能真正化解矛盾。”该案成功调解后,杨丽感慨道。
基层办案,法理之外还有人情。一个公正的判决能定分止争,但一次用心的调解更能温暖人心。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,正是李店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坚持“调解优先、调判结合”原则,持续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生动写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