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杨立波
认识魏波老师很早,以前是神交,因为其传奇的经历而闻名遐迩。真正认识魏老师是从90年代初,那时,我刚调到法院不久,在办公室写材料,与文字打交道,也发表一些“豆腐块”之类的新闻。因为这个缘故,才从报纸上认识了杨进、亿千元、高林、李甘林等作家朋友,从他们的谈话和作品中经常提及魏老师的大名。
与魏老师见的第一面是在法院,那是一天上午,我刚走进办公楼门口,就见我们法院办公室主任吴晓青,正与一位中年男同志亲切交谈。见我走近,于是,吴晓青向我介绍说,“立波,给你介绍一下,这是安陆著名作家魏波老师,你是写材料的,要多向魏老师请教。”眼前的魏波全然没有我想象中的受运动冲击后的那种颓废苍凉、沉默寡言,而是热情爽朗、风度翩翩、儒雅健谈。这,既让人感到有点意外,也让人感到惊奇。
从此,我们之间的交往就多了起来,我经常拜读魏老师的诗歌,著名诗人贺敬之为其作序的诗集至今保存在我的书橱里,留存在我的记忆里……亦师亦友的感情就渐渐浓厚起来。很自然,就对魏老师的作品也就更加关注了,也从不放过每次学习的机会。
直到有一天,我到精华书店看书,突然被一本书名为《旷世传奇》的书所吸引,再看作者,居然署名“魏波”,难道是巧合?于是,匆匆浏览书里德篇目,几篇熟悉的题目引入眼帘,都是我以前拜读过的大作,譬如《好儿郎“二指禅”里孕风光》,《并蒂莲花聚真情》,所以映象很深。不错,这就是魏波老师的著作,雄浑的笔力、优美的文字,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,就是魏波风格。于是,我急切而惊喜地向魏老师打电话祝贺。于是有幸被魏老师邀请在其新书发布会上发言,也荣幸地与作协曹主席、作品中的传奇人物黄志高等先生见面。
也许,不了解魏波的人会对《旷世传奇》的书名产生疑惑,不免要问,《旷世传奇》到底“奇”在哪里?其实,曹主席在他的序言里已经有了精准的评价,曹主席说,魏波首先是诗人,他是以诗人的敏感和睿智,去发现这些“传奇”。然后,又以诗的语言去“讲述”它。所以,魏波的传奇,是诗性的传奇。而我还认为,魏波还是一个历史的亲历者,也一个历史的记录着。他是以自己的传奇人生去记录这个社会的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,是时代的传奇。譬如,魏波笔下的黄志高先生就是这样的传奇英雄。
与所有的传奇人物一样,传奇人物也是从平凡开始的,就像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那样,从平地耸然拔起。黄志高先生首先是一个平凡人,甚至一个历尽苦难磨难的平凡人,正因如此,才成就了他的不平凡,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。不仅“奇”在他的事业,书中写道:“一个十涝久旱的穷乡僻壤,造就了他不畏狂澜和拼搏向上的性格,使他从小就养成了黄河(注南城黄河村)人知难而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。”所以才能从帮助母亲卖水酒曲的穷小子,历经种种磨难,终于成就为东方的皮尔卡丹、中国的巴菲特,他是黄河的骄子,安陆人民的骄傲。
黄志高的“奇”还奇在他海纳百川的气度。譬如,在他事业暂时陷入低谷时,他的房族兄弟,盘算着分道扬镳,私下成立公司。他不仅没有怒发冲冠,反而将自己在北京打拼出来的人脉关系,商业网络无偿地贡献给他们,还给他们提供创业资金,鼓励他们自主经营、独立发展。没有“气吞山河海纳百川的胸怀”,没有“自强不息,百折不回的精神”,以及“一支鲜花不足道,万紫千红才是春”的情怀,如何能做到这一点?这不是“奇”又是什么?
黄志高的“奇”还奇在他穿越时空,纵贯政经、洞察社会的非凡的洞察力与气势如虹的胆略,以及拳拳的爱乡、爱民、爱国之情。这种爱,超越了地域,超越了城乡,也超越了国界,更超越了财富,表现出一种无声的大爱。所以,在他把资金投向在他人看来并无多少商机的艺术时,他不仅收获了物质财富,也收获了艺术与精神财富,收获了比金钱更宝贵的人心。所以,当他的艺术村被拆迁时,才会有中外艺术家用人墙做盾牌,抵御野蛮拆迁,新闻界发出强大的声援等一幅幅感天动地的场景,他们是在维护艺术的权益,也是在维护黄先生对艺术的一份珍贵而执着的爱。
黄志高的“奇”更奇在他的惊世骇俗的爱情。他与夫人传奇的爱情故事,我以前只在电视与小说里看过与读过,今天有幸被魏波老师的传奇之笔再现,展现在读者面前,让人拍案惊奇。
魏波之所以以《惊爆首都的黄河赤子》开篇,不惜浓墨重彩地加以书写,固然是由于黄志高先生的传奇人生值得大书特书,但只要了解魏先生的经历,就不难发现,魏波老师与黄志高先生的传奇人生何其相似。包括其传奇经历,传奇的事业,也包括传奇的爱情。《少时暗恋羞启齿,千里寻梦两销魂》一文,魏老师终于让他34年的旷世情缘得以重见阳光,其旷世真情让人惊叹、惊奇、惊喜。所以,魏先生与其说是在写黄志高,不如说在写自己,或者说是借写黄志高在写自己,抒发一种英雄惜英雄的英雄情结。魏波通过黄志高、蒋健,以及《深山奇人》、《碧山骄子》等著作里传奇人物的传奇故事,以诗性的语言、深沉的爱、博大的情怀,向我们叙述、诉说,让我们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,感受爱的温暖。
魏先生对《旷世传奇》的第三部《万象人生》的刻意编排,其实是想告诉我们,人间既有真善美,也有假丑恶,人性中既有大爱,也有大恶,正如白昼与黑夜,也如钱币之正反。作家的使命不仅仅在于传播真善美,揭露和鞭笞假丑恶,更在于改造,消灭人性中的魔性,恢复人性中的善性、佛性,让人的生命更完善、家庭更美好,社会更和谐。没有作家这种近乎菩萨的大慈大悲,没有作家对苦难的独到理解,对生命的深刻反省,对罪恶的慈悲宽宥,以及无处不在的大爱,是写不出这些传世的作品的。
譬如,在《暗室操作的斑斑“血议”》里,作家魏波写道:“一位聪明勤奋进取向上的青年,一对自由恋爱相敬如宾的鶼鲽,一个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书香门第,在人生旅途的关键隘口,因暗室操作的斑斑血议烽烟突起,妻离子散。然而,千古不灭的人性、理解和宽容,却像春风化雨般地化解了他们5年之久的恩怨情仇。”是啊,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,都会遇到各种“关键隘口”,有的人因为经不起诱惑,放大和纵容了人性之中的恶,所以才误入歧途,由佛变魔。才会让一个个书香门第变成血腥的屠场,让相敬如宾的鶼鲽变成陌路怨偶。这时,如果彼此多一点理解和宽容,多一点爱,就会将失去的人性重新回归,从“噩梦中醒来”,就会春风化雨般地化解恩怨情仇,由魔重新变回佛。
可以这样说,一部《旷世传奇》就是一部旷世的大爱传奇。从魏波的作品中,我们真正懂得了为什么倩女会独恋侏儒,久病床前有孝媳何以能改写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宿命,也让我们懂得了在传统的男女爱情之外,还有只求付出,不求回报,跨越地域、年龄、性别界限的,发生在滇西少女与鄂中大叔之间纯洁无暇,感人至深的忘年友情……
总之,在我看来,要读懂《旷世传奇》这部书所要表达的博大精深的内涵,首先就要读懂作家魏波先生其人。但对于魏波先生其人之“奇”,我远未读懂,也值得我继续去阅读和理解。